Kimi K2 Thinking - 深度推理,解决复杂问题

全球最强开源推理模型。Kimi K2 Thinking 擅长数学证明、研究分析和需要真正理解的多步骤问题求解。

用数字诠释思考

总参数量

1万亿

混合专家架构

激活参数

320亿

高效的单 token 计算

上下文窗口

256K

处理完整研究论文

HLE 得分

51.0

重度推理准确率

核心能力

思考模式的独特之处

Kimi K2 Thinking 不仅生成答案——它像人类专家一样逐步推理问题,展示完整思考过程

逐步推理过程

观察模型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逻辑步骤。Kimi K2 Thinking 展示完整思考过程,让每个答案透明可验证——非常适合教育场景和关键应用。

高级工具编排

执行 200-300 次连续工具调用而不降级。无论是链接 API 请求、处理数据管道还是协调多个系统,思考模式都能精准处理。

原生 INT4 量化

通过应用于 MoE 组件的 INT4 仅权重量化实现 2 倍加速。训练后阶段的量化感知训练(QAT)确保零精度损失——所有基准测试结果均使用 INT4 精度。

应用场景

为研究者和工程师打造

从学术研究到生产系统,思考模式在精度至关重要的场景中交付成果

数学推理

在 AIME25 竞赛级数学问题上达到 100% 准确率。从抽象代数到高等微积分,思考模式提供严谨证明和清晰解释。

研究分析

处理学术论文、综合发现、识别数百个来源的模式。256K 上下文窗口可在单次对话中处理完整文献综述。

前端开发

在 HTML、React 和组件密集型任务上显著提升——将想法转化为功能完整、响应式的产品。通过单个提示构建复杂 UI,精准且适应性强。

智能体搜索任务

在 BrowseComp 基准测试中得分 60.2——开源模型中最高。思考模式自主导航信息空间、验证来源并综合洞察。

基准测试表现

Kimi K2 Thinking 在专注推理的评估中达到最先进水平

HLE: 51.0(重度模式)

人类最后考试涵盖 100 多个学科的专家级问题。K2 Thinking 在使用工具时达到 44.9%,在重度模式下达到 51.0%——使用并行推理轨迹解决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AIME25: 100.0

美国数学邀请赛问题。使用 Python 工具达到完美的 100% 准确率,解决连专家数学家都感到挑战的竞赛级数学题。

BrowseComp: 60.2

智能体网络搜索和信息综合。得分 60.2 —— 开源模型中最高 —— 展现出色的自主研究能力。

SWE-Bench Verified: 71.3%

来自 GitHub 问题的真实软件工程任务。在验证问题上达到 71.3% 的准确率,证明生产就绪的代码生成能力超越行业基准。

技术特性

开发者和研究人员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混合专家架构

384 个专业化专家,每个 token 选择 8 个。这种方法提供万亿参数的智能,同时每次推理仅激活 320 亿参数——能力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多头潜在注意力 (MLA)

先进的注意力机制,在长上下文中提高推理连贯性。MLA 能够更好地理解海量文档中的复杂关系。

OpenAI 和 Anthropic 兼容

现有集成的即插即用替代品。相同的 API 格式、相同的参数——只需将现有代码指向 Kimi K2 端点,即可看到性能提升。

多种推理引擎

使用 vLLM、SGLang 或 KTransformers 部署。选择适合您基础设施的引擎——全部针对 Kimi K2 Thinking 的独特架构进行了优化。

MIT 许可证开源

提供完整模型权重用于研究和商业用途。改良的 MIT 许可证确保您可以在任何地方部署思考模式,从初创公司到企业。

生产就绪的 API 访问

在 kimi-k2.ai 平台提供透明定价和企业级可靠性。完全兼容 OpenAI 和 Anthropic API——只需更改端点 URL 即可开始使用 Kimi K2 Thinking。

性能亮点

K2 Thinking 在推理、编码和智能体任务中达到最先进水平

Kimi K2 Thinking 基准测试对比

* 基准测试数据来自官方 Kimi K2 Thinking 技术文档

51.0
HLE 重度模式
对比 GPT-5 High: 42.0
71.3%
SWE-Bench Verified
真实 GitHub 问题
60.2
BrowseComp
对比 Claude 4.5: 24.1

常见问题

关于 Kimi K2 Thinking 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1

思考模式与标准 Kimi K2 有何不同?

思考模式专注于多步推理并展示其工作过程。虽然标准 Kimi K2 擅长通用任务,但思考模式针对需要深度逻辑分析的问题进行了优化——数学证明、研究综合、复杂调试。就像快速答案和带证明的详细解决方案之间的区别。

2

使用思考模式的成本是多少?

我们在 kimi-k2.ai 提供透明且具有竞争力的定价。从免费积分开始测试模型,然后根据需求选择灵活的按量付费或订阅计划。也可使用改良 MIT 许可证下的开源权重自行部署。

3

我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运行思考模式吗?

当然可以。完整模型权重在改良的 MIT 许可证下提供。在您的基础设施上使用 vLLM、SGLang 或 KTransformers 推理引擎部署。硬件要求取决于您的吞吐量需求以及是否使用 INT4 量化。

4

工具编排是如何工作的?

思考模式可以链接 200-300 次连续工具调用——API 请求、数据库查询、文件操作——而不会丢失上下文。它规划整个工作流程,优雅地处理错误,并根据中间结果进行调整。非常适合构建需要协调多个服务的智能体系统。

5

在编码任务上的实际性能如何?

Kimi K2 Thinking 在使用 Python 工具时在 AIME25 数学问题上达到 100% 的准确率。逐步推理方法使其特别擅长理解复杂代码模式、边缘情况和编写健壮的实现。

6

思考模式适合生产环境吗?

绝对适合。借助原生 INT4 量化实现 2 倍加速,以及 kimi-k2.ai 的企业级基础设施,从第一天起就已做好生产准备。立即开始使用我们兼容 OpenAI/Anthropic 的托管 API,或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部署开源权重。

准备好深入思考了吗?

体验下一代推理 AI。立即开始使用 Kimi K2 Thinking 解决复杂问题。